洛阳桥原名万安桥,是古代中国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。位于洛阳口(现侨乡市场附近),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,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(1053~1059年)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。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桥长834米,宽7米。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,其“筏型基础”、“种蛎固基法”,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,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。
洛阳桥的建造前后历七年之久,耗银一千四百万两,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。
洛阳桥并不在洛阳,而是位于福建省泉州。泉州的洛阳桥为什么有“洛阳”这两个字呢?其实,咱们也知道,早在唐宋之前,泉州这个地方,住的是一些土著居民,也就是越族人。但是到了北宋的末年,社会就动荡不安起来了,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,于是就迁到了泉州一带。
因此,今天的泉州一带的居民,其实是河南、洛水一带的人,闽南话不是称为河洛语吗?也是这个缘故。这些中原人,就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,引导当地人们开垦、他们来到了泉州,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,真的很像旧都的洛阳,所以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,而这个桥,也因此命名叫洛阳桥。
当地除了洛阳桥以外,还有远近闻名的红树林。
“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,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,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,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……”台湾诗人余光写到。
2003年9月,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,主要保护对象有湿地、红树林、珍稀鸟类、中华白海豚、中华鲟等,包含洛阳红树林、桃花山海滨水禽和枪城河口湿地生态3个核心区,总面积7008.84公顷。
一眼望去,地平线已经红树林占据,有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既视感。洛阳桥与红树林的组合,坐落成了当地的一个奇幻的景点。古风与自然的完美融合,让人感叹人文魅力与自然魅力的结合。
吹着海风,望着无垠的绿海,感受天地之间的宽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