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门县地处湘鄂边界,东望洞庭湖,南接桃花源,西邻张家界,北连长江三峡,有“武陵门户”与“潇湘北极”之称。全县国土面积3970平方公里,辖27个乡镇区、街道、农林场:楚江街道、二都街道、宝峰街道、永兴街道,蒙泉镇、夹山镇、易家渡镇、新关镇、皂市镇、维新镇、太平镇、磨市镇、壶瓶山镇、南北镇、白云镇,新铺镇,子良镇,罗坪乡、雁池乡、三圣乡、所街乡、秀坪园艺场、洛浦林场、白云山林场、大同山林场,夹山管理处、东山峰管理区。202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4.45万人。石门县除汉族外,还有土家、白、回、苗、佤、蒙古、维吾尔等20多个少数民族。是“国家卫生县城”“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”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”“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”。
石门是湘西北门户,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,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,西北部,群山叠翠,东南部,平岗交错。陆地最低处为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,海拔42.5米,最高处是壶瓶山顶,海拔2098.7米;全县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。南部有十九峰、观国山、太浮山;中部有燕子山、云落观、八户山;西部有东山峰、亮垭山、鹅公山;北部有太青山、壶瓶山等。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。发源或流经县境的有澧、渫、沱、澹 、道、黄、涔7条水,沱水、澧水、道水自西向东,分别贯穿县境北部、中部、南部,入松滋,临澧,而后汇入洞庭。渫水从西北往东南纵贯,长约165公里。沱、渫、道、澧四水域有子良、磨市、雁池、二都、易家渡、蒙泉等河谷平原,乃全县境内之“膏腴”。境内年平均气温18.40C,最冷的元月平均气温5度,最热的7月,平均气温28.6度,全年无霜期282天,日照1554.5小时,年平均降雨量1390.3毫米。良好的自然环境,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条件。石门县先后被评为“中国柑橘之乡”“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”“中国名茶之乡”“中国有机茶之乡”“全国十大生态茶叶示范县”“全国茶叶百强县”“中国五倍子蜜之乡”。
石门,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始,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县名来历传说不一,主要有三:一曰: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壁立如门;一曰: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,隔河对峙似门;一曰:县城以东15里处有岩门口。三者虽方位、距离不同,但俱说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。县城古为荆楚之地,秦隶黔中郡慈姑县,汉属武陵郡零阳县,三国吴永安六年改隶天门郡,晋属天门郡澧阳县(西北部曾置渠阳县),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大庸县境下迁石门,陈武帝永安二年(公元558年),后梁肖察(即皇帝位于江陵之后)罢天门郡,更置石门郡,隋文帝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,废石门郡,建石门县,划归澧州管辖。此后,虽隶属有变,而县名未易。
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6.55亿元,比上年增长3.2%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.2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.6%,全县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06元,增长5.4%。清洁能源、新材料、食品加工、数字四大工业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74.6亿元,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2.8%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