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,遇到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,是姐弟俩,女孩和我女儿年龄相仿,但总感觉她的脸上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忧伤,没有八九岁孩子身上的那种朝气和淘气,相反,男孩长得粗粗壮壮的,浑身上下透露着一种“我是熊孩子”的霸道。
可能因为年龄相仿,那个女孩和我女儿很快就玩熟了,来之前,我还愁着孩子一个人不好玩会无聊,现在有了玩伴,那她们就可以开心地度过一个下午了。
结果开心不到5分钟,愉快地局面就被女孩的弟弟打破了。
小男孩看到女孩和我女儿玩得开心,就不停地来捣乱和告状。
“我要玩秋千,妈妈,姐姐不给我推!”
“XX,我怎么和你说的,要懂事,让弟弟先玩。”
“妈妈,我要喝水!”
“XX,你是个姐姐,快来帮弟弟拿水去喝。”
“我要上厕所!”
“XX,你最乖了,快带弟弟去吧。”
...............
女孩不停地被弟弟使唤着,做这个做那个,妈妈则坐在休息区和其他家长口若悬河地吹着自己的教育经验,自己是怎么样养出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的。
玩了一会,女孩对我女儿说,我要照顾我弟弟,我不能和你一起玩了!
看着小朋友们玩得那么开心,女孩却一脸落寞,一样是孩子,都是来玩的,自己却只能当一个乖巧懂事的姐姐去照顾弟弟。
其实,乖孩子才是问题孩子,乖孩子意味着不能捍卫自己的权益,她们表面懂事乖巧背后压抑自卑内心委屈抗拒,一辈子都活得很拧巴,她们被父母灌输了太多的“应该”和“必须”,以致于不敢去做真正的自己。
如果你的孩子是个乖孩子,请抽空看看书,学点心理学知识,因为你所骄傲的好孩子,可能只是你的提线木偶罢了。
为什么一个人小时候越乖,长大后问题越多呢?
原因有三个:
一是,心智不成熟
一个人的心智是否成熟,从一定程度上就是看他是否能舍弃对安全感的一味索取,乖孩子在童年时被迫长大和懂事,他的安全感是缺失的,加上长期的压抑自我, 导致他们会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怯于表述自己的观点,和他人交往时会时刻带着一副面具,很难与别人产生深度的联结。
展开全文
二是,没有自我
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很多行为,并不是快乐所驱动的,自愿做出来的,而是忌惮于父母的权威和责骂,因此,很难有快乐的体验,也觉察不到自己内心的渴望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就像前面那个女孩一样,她也是个孩子,她也想玩,但是害怕妈妈的责骂而委屈自己,只能小心翼翼地陪着弟弟,因为如果不这样做,下次可能连游乐场都不能来了。
三是,能力被弱化
一些孩子上了大学或者步入社会后,感受到的不是自由和惬意, 而是体验到一种强烈的迷茫和困惑,不再有父母老师的束缚和管控,他们反而束手无措了。
为什么呢?
因为乖孩子的脑中有一种固定思维,别人告诉我怎么做,我照做就行了。
妈妈要我照顾好弟弟,我就照顾好弟弟,老师让我背知识点多做题,我就多背多做。
可当他们长大了,融入新的群体,踏入复杂的社会后,遇到问题,没人会直接告诉应该怎么做,他们不能再照样画葫芦,自然就会无所适从。
能力都是被锻炼出来的,但是乖孩子一直享受听话所带来的轻而易举和毫不费力,那些独立应对危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就被日益弱化了。
如果有一天,你发现自己昔日的乖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了,千万别伤心,这只是孩子在提醒你,是时候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了,因为每个叛逆的孩子,都只是想长大和做自己!
如果你也曾是一个乖孩子,该如何修补心灵的创伤?让自己长大变成熟呢?
#教育创作激励计划#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